撰稿/寒冰 7月1日,利雅得新月在加时赛以4比3战胜曼城,成为世俱杯/FIFA洲际杯历史上首支击败欧洲球队的亚洲球队。自2000年首届世俱杯利雅得胜利1比3负于皇马以来,25年来亚洲球队共20次挑战欧洲球队,最终由利雅得新月完成了历史性的突破。这也是自2000年以来,阿拉伯俱乐部16次挑战欧洲球队中的首次重大胜利。
大力推动世俱杯扩军的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,自然对亚洲球队的历史性突破给予高度评价。他在INS账号上豪言“俱乐部足球新时代已经真正开启”:“这场值得铭记的比赛证明了世俱杯是真正的全球性赛事。”欧美主流体育媒体也感到震惊,《马卡报》标题为“利雅得新月终结了曼城最黑暗的赛季”;《AS》报则用“世界灾难”形容此役,认为这是曼城本赛季又一次难以忘怀的惨败。
沙特媒体自然对本国球队的历史性胜利大加赞赏,不仅强调利雅得新月为亚洲球队取得了突破性成绩,还指出瓜迪奥拉执教生涯941场比赛中仅12场失4球以上,利雅得新月成为继皇马、巴萨、马竞、多特蒙德、大巴黎、利物浦、热刺等五大联赛球队之后,西班牙名帅最耻辱的记忆之一。
利雅得新月主席本·纳菲尔赛后进入更衣室,与每位球员亲切拥抱。沙特体育部长及四大豪门主要股东沙特公共基金也公开祝贺,视此为自2023年引进C罗以来,沙特足球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。
当然,评价并非单一方向。英国《每日邮报》称:与其说利雅得新月创造了奇迹,不如说曼城是被自己松开的鞋带绊倒,自己打败了自己。《纽约时报》则直言,尽管利雅得新月是亚洲球队,但这场历史胜利不应被称为“亚洲之光”,因为首发11人中有多达8名非亚洲顶级外援。这不过是沙特和阿布扎比两国石油资本在足球领域的较量,胜负更多取决于资本投入的成败,不能反映亚洲与欧洲球队的真实差距。
《每日邮报》指出曼城因轻敌和松懈付出代价:面对利雅得新月时,曼城的专注度明显不如此前5比2大胜尤文图斯。曼城上半场至少应领先3球,5比0也非不可能。摩洛哥门将布努的10次扑救,更多是曼城球员的慷慨。《曼彻斯特晚报》甚至认为:瓜迪奥拉更像是把世俱杯当作磨合新援的季前赛。曼城本意是冲击8强,但不希望打进决赛以免影响英超前半程备战。没想到却止步16强,被利雅得新月的欧冠级外援和自己的傲慢击溃。
日韩媒体对利雅得新月的“奇迹”并不买账,认为这支球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亚洲球队。曼城首发11人中,新月只有3名沙特球员,超过80分钟内有8名外援在场,累计115分钟有7名外援在场。4个进球全部由外援打进,助攻者也均为外援。利雅得新月身价接近1.6亿欧元,近两年引援投入高达4.9亿欧元,涵盖了本场出场的9名外援。同期,英超霸主曼城的转会投入也不过6亿欧元。
此前,世俱杯亚洲球队最接近击败欧洲球队的是2016年的鹿岛鹿角。当年日本球队将皇马逼入加时赛,遗憾落败,但当时首发11人全是日本球员,加上替补3人,14人中仅有巴西前锋法布里西奥一名外援。
与新月过去的世俱杯表现相比,2021年半决赛他们首发有5名沙特球员,还有亚洲外援张贤秀,4名非亚洲外援均非顶级。2022年决赛,利雅得新月首发11人中有6名沙特球员和亚外张贤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