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足球资讯> 李嗣镕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新选择!足球始终是我最为关注的事。 >
李嗣镕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新选择!足球始终是我最为关注的事。

撰稿/邓玮瑨 在克罗地亚第三大城市里耶卡东部的苏什克地区,地中海的微风轻拂着稍显简陋的克里梅亚球场,这是克罗地亚第二级别联赛球队奥里金的主场。


地中海地区的日落时间较晚,天气也相当不错,尽管仅用六根灯柱进行照明,球场的亮度已经足够满足比赛的需求。在一个月前的比赛中,身穿23号红白球衣的李嗣镕走上了场地,他获得了45分钟的出场时间,这也是他本赛季的出场时间上限。每一次冲刺、每一次变向,李嗣镕都格外小心自己的左膝,因为他曾在此位置遭遇过重伤。


半场结束时,李嗣镕被换下,这也是他本赛季最后一次代表奥里金出场。6月30日,李嗣镕与奥里金的合同到期,经过多年的海外追梦,他即将再次迎来职业生涯的选择。




膝盖的伤病是他在欧洲生活的特殊纪念。“它对我影响颇大,我需要用特别的方式来保护它,以确保我能继续我的职业生涯。”李嗣镕说。这个伤病源于他早期在荷兰的一次严重碰撞,经过手术后,医生曾告诉他:“你的十字韧带很松,如果周围的肌肉不够强壮或疲劳,你的膝盖就会不稳定,不断摩擦软骨。”医学影像清晰地显示出软骨的退变情况。


奥里金参加的是克罗地亚第二级别联赛,联赛的对抗相当激烈,比赛节奏与顶级联赛相差无几。“对手在我拿球时几乎不给我任何空间,身体对抗也非常激烈。”李嗣镕说。正是在这种快节奏高强度的比赛中,李嗣镕一直在进行自我调节,“其实我每年都是差不多这样的状态,这个赛季算是我比较健康的赛季了,”这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习惯于报喜不报忧,“只是我不愿意去说,我只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。”



李嗣镕能够从消极的事情中看到积极的一面,这种心态让他在伤病中获得了一些“奖励”,受伤后,他逐渐改变了踢球的方式。荷兰青训赋予他的控球和创造力是李嗣镕自我标记的特色,早年他踢边后卫时风格凶猛,“如果还按照以前的方式踢球,身体肯定承受不住。”现在的李嗣镕踢得更为聪明,力求“保持健康的状态去踢球”。


李嗣镕放弃了对身体的过度依赖,转而“用智慧和对比赛的理解”来参赛。在奥里金教练团队的安排下,他的场上位置也从对爆发力和回追速度要求极高的边后卫,转变为边前卫:“在新的位置上,膝盖的压力从被动变为主动。我可以主动选择下一个动作。”在对抗激烈的赛场上,李嗣镕用技术和不断提升的球商努力开辟生存空间。




根据资料显示,克罗地亚的常住华人约有500人,而李嗣镕所在的里耶卡,华人数量则少得可怜,仅能用“两只手数过来”。在克罗地亚的职业联赛体系中,李嗣镕是唯一的中国面孔,他当初决定来克罗地亚的原因相当简单——“能踢上比赛”。


从小在欧洲生活,让李嗣镕很早掌握了独立生活的各种技能:“我很早就开始自己做饭了,中餐和西餐都能做。”但职业运动员一般吃的也比较简单,难得的美味菜肴也只有在李嗣镕的父母来看望他时才会做。“我妈觉得我做得很好,她特别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茄子。”说到这,李嗣镕不自觉地挺了挺胸。奥里金俱乐部不提供餐食,只有一些与球队合作的餐厅能给予一些优惠,李嗣镕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得自己解决。


克罗地亚是欧洲足球强队之一,但当地足球设施和球员水平并不成正比。李嗣镕初到克罗地亚的杜布拉瓦时,没有自己的健身房和理疗室,甚至球队的更衣室也只是简单分隔而成,“在中超、中甲、中乙的俱乐部能看到的设施,那边都没有,可能设施差也是导致我受伤的一些原因。”但李嗣镕也赞叹:“那里的足球水平确实很高,说明克罗地亚足球有值得学习的地方。”克罗地亚人对足球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,李嗣镕回忆说:“克罗地亚人非常喜欢足球,我们的球场每周的比赛基本上都能坐满3000人。”



在李嗣镕的记忆中,初到荷兰的那段时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。荷兰的青训水平非常高,甚至连切尔西的青训教练也觉得难以企及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,队内球员的水平普遍高于李嗣镕。加上陌生的语言环境和可怜的出场时间,年轻的李嗣镕愈发自卑,在场上只能机械地跟随教练的指示完成比赛,“我后悔当时没有更自信、更有主见,如果当时能有所改变,或许我现在会更有创造力。”


总结自己的经历,李嗣镕给那些同样想要在欧洲闯荡的年轻球员的建议是——起步时不必瞄准豪门青训,东欧联赛或次级俱乐部,只要青训做得好,都是更现实的跳板。“欧洲的教练会帮助球员摸索自己的踢球方式,球员在此基础上开始慢慢展现天赋,顺利融入到欧洲的足球环境后,再寻求一个更好的俱乐部梯队去竞争。”每次回国,李嗣镕总会在各个年龄段的球员口中听到“留洋”的愿望,但他们认为自己难以适应国外的比赛节奏和环境,无法在当地立足。李嗣镕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渴望留洋的国内球员。


“如果往回看的话,我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,”李嗣镕对在欧洲的日子仍然心存遗憾,“但我也不想再纠结了。”当被问及未来时,他的回答中充满了现实带来的谨慎与梦想中不灭的渴望,五大联赛的目标依然藏在他心底。




李嗣镕对未来有着超越年龄的清醒与规划。“谁也不能踢一辈子球,我需要不断学习,不断拓展人脉,为自己的未来铺路。”训练间隙研读商科教材已成常态,李嗣镕的目标是在三年后攻读研究生。“我已经在大学读了一年商科,在欧洲,踢三年球就相当于读三年体育本科。”此外,教练员证和经纪人证也在他近期的计划之内,毕竟“这些东西有了不是坏事”,说不定未来哪一天就能用上。


李嗣镕遗传了父亲李明的俊朗外形,吸引了外界的注意,“有人喜欢我,我应该感到开心,”李嗣镕笑着说,“不过全靠父母的基因好,真正该开心的也是他们。”


关注度提升带来的并非全是友善的舆论,性格“比较大条”的李嗣镕看得很开:“无冤无仇,他骂我就当是给他自己排解压力了。他压力减轻了,我也算做了件好事。”


李嗣镕表示他拒绝过不少演艺邀约:“第一,我不是干这行的,不会去抢人饭碗;第二,我也不想花时间精力重新学习演戏。”他享受多元尝试带来的新鲜感,但基本原则是:“不能让我的伤病增加,足球永远是我最关注的事情。”



他热衷于参加公益活动,也会在空闲时体验其他运动项目、拍摄短视频、玩足球游戏。曾有一个赛季,李嗣镕在某款足球游戏的阵容中出现过,他也做了每个球员都会做的事情:把自己转会到开档的球队里。后来他发现自己实力太弱了,于是又将自己卖掉。


“李明的儿子”,是李嗣镕除了颜值之外另一个为人熟知的标签。作为“球星二代”,李嗣镕表现得豁达:“我没有必要非要跟我爸比,他给我的帮助远大于他的成就给我带来的压力。”父亲在北京专注于俱乐部的工作,而儿子则在克罗地亚继续奋斗。父子间的交流更多依赖手机,李明常常给儿子转发公众号文章,其中不乏自己当年踢球的视频。去年,李明在欧洲考察时曾抽出时间到现场观看了李嗣镕的比赛,李明罕见地给予了肯定。“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夸我,”李嗣镕露出了骄傲的笑容,“他说我上抢的那一下很像李可。”


李嗣镕的足球之路,并没有“球星二代”光环带来的顺风顺水,也没有奇迹般的足球天才剧本,开局便是伤病带来的阴影,以及欧洲足球残酷的竞争环境。“自己的爱好便是自己的工作,我还是蛮幸运的。”源于热爱,叠加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让李嗣镕在每一次受伤、每一次转会抉择、每一次舆论风浪中,始终把握方向,一步一个脚印延续着自己的职业生涯。


来源: 头条
评论(0)
暂无评论数据!
网站地图
联系方式
应用下载
扫码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