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足球资讯> 在少帅的时代,资本既友好又严苛。 >
在少帅的时代,资本既友好又严苛。

撰稿/寒冰 虽然未能帮助勒沃库森夺冠,阿隆索依然如愿获得了皇马的教练合同;在意甲的小球队科莫执教仅一个赛季,38岁的法布里加斯便成为尤文图斯、米兰和罗马争抢的对象;29岁的阿森纳助教奎斯塔执教意甲,已经成为欧洲教练市场的焦点。即使是阿贾克斯经历了惨痛的失冠,法廖利也依然受到五大联赛的邀请……


对欧洲足坛的“少帅”来说,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;但对五大联赛而言,这却是一个尴尬的现实。豪门的体育总监突然意识到,能够胜任高薪职位并带队赢得奖杯的顶级教练越来越少了。


顶级教练的稀缺与欧洲足球的富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近年来,欧洲足坛教练的快速更替,除了自然的代际交替外,更多是由于教练市场的被动选择。能够带来成功的资深教练日益稀缺,豪门只能向下寻找潜力股的少帅。然而,资本对成功的耐心周期比以往更短,这意味着留给少帅们证明自己的时间也更少,更多的执教机会背后是更为严苛的“试用期”。


45岁上任的弗格森,在曼联创造了长达21年的英超王朝;47岁执教阿森纳的温格,用22年彻底改变了阿森纳和英超;45岁上任的瓜迪奥拉,在曼城用7年时间打造了蓝色王朝;40岁开始执教豪门的安切洛蒂,25年间获得五大联赛冠军和5个欧冠奖杯;即使是41岁执教马竞的西蒙尼,也在红白军团迎来了第14个执教年头……上一代少帅变名帅的过程,也是辉煌的历程,这一代的少帅们能否复制这样的成功?

豪门的选帅标准已经改变。


针对近年来欧洲足坛的少帅潮和豪门教练选择的困难,英媒认为这并非是顶尖教练短缺所致,而是豪门俱乐部认为适合自己的教练变得稀缺了。资深教练和潜力股教练的“货架”依然琳琅满目,只是作为买方的豪门并不青睐这些教练。挑剔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稀缺。


归根结底,这与欧洲联赛俱乐部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有关。最富有的豪门几乎与其他俱乐部在各方面都截然不同,过去顶级俱乐部会聚焦整个教练市场,挑选多达几十位教练候选人。如今,他们的球员实力和身价远超大多数球队,以至于俱乐部高层无法确定哪些教练能够带领这些巨星获得成功。


执教顶级联赛的普通球队与豪门之间的差距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。判断哪位教练能为豪门球队带来奖杯,已成为足球界最难的预测。而随着美资等外资席卷五大联赛,不同职业体育文化的冲击也直接影响了选帅标准。


瓜迪奥拉、安切洛蒂、弗里克、恩里克等成功经验丰富的精英教练是首选,但数量毕竟有限。退而求其次,有过成功球员经历的“球星少帅”相对稳妥。阿尔特塔、阿隆索、小因扎吉、孔帕尼等都算是新老资本“冒险成功”的代表,当然也包括带来惊喜的斯洛特。


不信任老派教练的新资本,更热衷于寻找新人的代表和创新。在这方面,阿尔特塔和阿隆索的示范效应非常明显,以至于英超豪门开始考虑升班马的少帅,最终切尔西选择了马雷斯卡,就连欧洲老牌豪门拜仁也选择了毫无豪门执教经验的孔帕尼。皇马选择阿隆索是希望延续齐达内的成功先例,而尤文留用图多尔则是典型的找不到合适人选的表现。

留给少帅的容错率更低。


对于如今充斥着美式企业文化和金融因素的欧洲豪门来说,少帅虽然多,但留给他们的耐心周期和容错率却更低。即便是已在阿森纳执教了5年半的阿尔特塔,如果新赛季依然无法夺得英超或欧冠这样的重磅奖杯,同样难以保证美国老板克伦克的耐心是否会到期。同样的危机感,曼联的阿莫林也深有体会。放眼英超,其他豪门留给年轻教练的时间也愈发紧迫。索尔斯克亚在曼联执教不足3年,已算是近来任期最长的曼联主帅,而兰帕德在切尔西执教19个月,波特仅有7个月,杰拉德在非豪门的维拉也只坚持了11个月。


意甲的情况则更加残酷,能熬过一个赛季已属幸运。国米的小因扎吉执教了4个赛季已是极限,皮尔洛、莫塔、西多夫、大因扎吉、米哈伊洛维奇、蒙特拉、加图索、德罗西等在各自岗位上,都未能撑满两个赛季。即便是中小俱乐部同样如此,“06一代”的内斯塔、卡纳瓦罗、加图索、吉拉迪诺、大因扎吉在意大利和欧洲执教,也都无法超过两个赛季。原本被认为最有希望继承瓜迪奥拉衣钵的哈维,在巴萨也只待了3个赛季。


在“学院派”少帅中,上一批的图赫尔和克洛普算是最成功的。而其余多数的“学院派”新手们,仍然处于市场的“观察期”。自5月中旬法廖利辞职后至今一直失业,热刺在他和更熟悉英超的弗兰克之间选择了后者。拒绝吉达联合税后1200万+300万欧元年收入报价的雅斯勒,目前看来回归RB莱比锡也没有进展。


五大联赛的俱乐部依然会给少帅更多机会,毕竟年轻化是必然的趋势。但少帅们很难再像阿尔特塔那样直接从豪门起步,豪门对年轻教练的关注会更多集中在那些已经取得成功的教练身上——就像阿隆索和斯洛特那样。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中,想要成为下一个瓜迪奥拉或安切洛蒂,难度可想而知。



来源: 头条
评论(0)
暂无评论数据!
网站地图
联系方式
应用下载
扫码下载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