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女篮输给日本女篮的痛苦依然让人难以释怀,昨晚到现在,许多人都沉浸在这场失利的阴霾中。痛,确实是非常痛。
事后诸葛亮地说,我从未认为日本女篮是容易对付的对手,而赛前的舆论,包括主教练宫鲁鸣的言论,都在传达一种对日本女篮的轻视,最终我们也因此受到了反噬。
宫鲁鸣赛前说:“我们希望他们(日本)能展现出(对阵澳大利亚)上半场的那种拼劲,不要像下半场那样无能。”明明我们在两年前刚刚结束日本女篮在亚洲的统治,我们的傲慢从何而来?
昨晚比赛开始不久,微博上就出现了一个话题#日本队根本够不着张子宇#。张子宇在篮下连续抢到前场篮板,最终将球放进。这个回合我在看直播时其实感觉很不舒服,那个位置连续两个简单的球都没能进。
第四节,还有这样一个回合,张子宇在篮下已经拿到了球,但几次投篮都未能命中。当张子宇的体能出现问题时,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,在日本女篮给予她足够身体对抗的情况下,她的动作变得不稳定。
在日本球员中,仅有一名球员身高达到1.93米,其余球员的身高均在1.6米到1.9米之间。我们的张子宇和韩旭在场上,形成了天然的身高差,但篮球比赛并不是比谁的个头更高、臂展更长。对手确实够不着我们,但我们也确实防不住对手。
第一节27平,我们失去了在主场占据优势的机会。对面的19岁天才少女田中心,单节三分球5投5中,拿下21分,几乎一个人抵挡住了我们的攻势。
在任何级别的比赛中,让对手单节爆发成这样,三分球一个不失,都是不可接受的。即便对手是用高出手换来的高得分也可以接受,但田中心单节9投8中,我们的防守强度在哪里?
观看比赛时,田中心一记记三分球命中,让我不自觉想起曾经单节射爆男篮的克拉克森。男女篮的问题如此相似,对方手感火热,而我们依然给予对手舒适的球场空间,没有及时提供足够的对抗。
对手的三分球在整场比赛中保持了很高的水准,而我们为了在防守端保护张子宇,采用了大量时间的联防。在传导球的过程中,日本的三分机会不断涌现,第三节对手单节赢了10分,这显然是我们教练组的问题。
带着8分的劣势进入第四节,我们曾打出一些反击,但很快又被日本的三分球拉开。我们的心态开始急躁,不合理的出手葬送了最后的追分希望。
越是这个时候,我越是回想起,如果这个时候李梦还在,我们在外线至少会有一个稳定的发起点和主心骨,球可以交给李梦。让李月汝留在WNBA是一件好事,但放弃李梦这一点是否值得商榷?
整场比赛,身高占据绝对优势的我们,篮板最终只赢了5个;对手的三分球34投16中(47.1%),我们的三分球只有23投6中(26%)。事实上,我们在小组赛中虽然轻松取胜,但三分球从未真正投得好过。
张子宇强吗?很强,一个人就能改变场上的所有局面。但她的年纪还是太小,在亚洲杯之前甚至从未打过成年组的比赛,她的对抗经验太少,被对手骗一下就造成了进攻犯规。这些经验需要通过比赛积累,而不是教练能教会的。
日本女篮不仅展现了精准的外线投射,还在防守端展示了出色的灵活性,她们尽可能对张子宇造成干扰,并对其他人实施逼抢,战术执行力极强,她们确实是更好的球队,输得心服口服。
当今的篮球,如果没有外线的精准度,一切都是空谈,哪怕你的内线有张子宇这样的绝对优势。让张子宇提前打成年组的比赛未必是错误,但我们缺失了很久的三分球,才是失败的根源。这届亚洲杯,我们单场最差的三分命中率甚至只有19%,这足以敲响警钟,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后知后觉。
中国女篮在经历了22和23年的崛起之后,又在24和25这两年迅速下滑。我们在经历新老交替,虽然有了张子宇这样的天降之星,但与此同时我们内部的问题愈发严重。
赛后发布会上,韩旭的泪水让人心痛,她4投2中的三分球已经是全队最准的表现。放下昨晚的失利,打好今天在主场的季军战,然后再进行总结和反思。
我们经历过更黑暗的时刻,也经历过从低谷到辉煌的过程,如今不过是重新开始。